杨守敬是湖北地区走出来的,清末民初著名大学者,他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历史地理学、版目学、金石学、书学理论等方面,他一生著作八十余部,近4000万字。另外他也是民国书法史上举足轻重的书法家,他被《清史稿》誉为晚清三大学者之一。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我们以杨守敬一生的学术历程入手,通过杨守敬与湖北、杨守敬与潘存、杨守敬对日本书坛的影响、杨守敬的朋友圈四个版块进行梳理和呈现。杨守敬在湖北生活了27年,在武汉就生活过12年,可以说他一生重要的阶段都在是在湖北度过的。在任黄冈教谕期间,他大兴教育、重振学风,在武汉任两湖书院、存古学堂期间教书育人、著述不止。在他与潘存“亦师亦友”的交往中,我们看到了他“尊师重教、永念师恩”的传统美德;在他东渡日本,传播碑学思想,抢救中国历史古籍殚精竭虑、不惜节衣缩食,被日本称为“现代书法之父”,至今被传颂。杨守敬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吴昌硕、张裕钊、张之洞、端方、梁鼎芬、何如璋、黎庶昌、潘存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学者和金石书画家,通过对他们交往的梳理,也为我们勾勒出晚清民初学人的生活与现实。杨守敬一生集四十年艰辛完成的《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国学大师罗振玉曾将杨守敬的“地理学”、段玉裁的“小学”、李善兰的“算学”尊称为清代三大“绝学”。
杨守敬又是一位民国书法史上,重要的书法家、书学理论家,他的书学理论最大的特点是都有自己非常明确的观点,从不人云亦云,这体现在29岁、30岁所著的《评碑记》和《评帖记》上。《评碑记》、《评帖记》关于“崇碑”思想的提出比刘熙载所著《艺概·书概》早5年,比康有为所著《广艺舟双楫》早21年。杨守敬与他们不同的是,他在推崇碑思想的同时,还提出了“碑帖并举”,今天看来,杨守敬这与刘熙载提出的“尊碑抑帖”,康有为提出的“尊魏鄙唐”更加客观,更具有历史远见。而他73岁写给日本学生水野元直的〈学书迩言〉更是中日书法文化交流史上最重要、最生动的见证。
展厅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45件作品及部分出版文献和图片,其中包括杨守敬各个时期的40件书法作品,含《评碑记》、《评帖记》、《学书迩言》手稿,及5位与杨守敬有过密切交往的吴昌硕、张之洞、张裕钊等友人作品,通过创作年顺序也让我们能看到杨守敬书风的不断演变、成熟的过程。
展厅现场
最后,感谢主办方之一湖北省博物馆对展览的大力支持,感谢宜都市博物馆、武汉市琴台管理处对展览提供的帮助,特别感谢陈上岷先生对杨守敬研究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让更多人了解杨守敬,研究杨守敬的书学思想,学术成就,繁荣荆楚文化,重塑文化自信。
研讨会现场
今年正好是杨守敬诞辰180周年,今天的展览也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注:此文为策展人、武汉美术馆展览部主任张文博的发言稿
编辑|高亚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