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气象!十方汉印带你领略篆刻之美
汉印指汉至魏、晋时期的印章。文字的点画比秦篆简略、明快、热烈,结构近于现代楷书,形体变秦篆的长形与汉隶的扁形,多呈方形。其中汉“将军印”和“满白文”,布局方正平直,无板滞、乖缪、纤巧的习气,历来为篆刻家所重。 一、「昌威德男家丞」铜印 「昌威德男家丞」铜印,印面2.3×2.3cm,通高1.8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昌威德男家丞」(书法屋最棒)。 此为新莽时封爵属官印。印文中之「男」系指男爵,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之一,《汉书·王莽传》载:「……于是封者高为侯伯,次为子男,当赐爵为关内侯者,更名曰附城,凡数百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封王氏齐□之属为侯,大功为伯,小功为子,缌麻为男……皆授印□。」王莽时的封爵实是虚衔。王莽纂汉,袭取五德终始之说,标榜自己受命于天,神化其政权。他依《周官》、《王制》之文更改官制,废除汉爵制,制定五等爵制与四等封地制,为其政权之合理性找寻历史依据。 二、「常乐苍龙曲侯」铜印 「常乐苍龙曲侯」铜印,印面2.3×2.3cm,通高2.2cm。 印铜铸,方形,龟纽。印文为汉篆字体,六字三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常乐苍龙曲侯」。 此为新莽时太卫属官之印。 三、「楚永苍丞」铜印 「楚永苍丞」铜印,印面2.1×2.1cm,通高1.5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楚永苍丞」(书法屋最棒)四字。 印文中之「楚」系指西汉时之楚王国。《汉书□;地理志》载:「楚国,高帝置。宣帝地节元年更为彭城郡,黄龙元年复故。」《汉书·楚元王传》亦载:「楚元王刘交,高帝弟。汉六年,立交为楚王,王薜郡、东海、彭城三十六县。」「楚永苍丞」铜印 为西汉时王国官印。 四、「柜长之印」铜印 「柜长之印」铜印,印面2.2×2.3cm,通高1.9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柜长之印」(书法屋最棒)四字。 印文之「柜」系县名。《汉书·地理志》琅邪郡下载「柜,根艾水东入海,莽曰祓同」。《补注》引钱大昕曰:「根当为柜。」「长」即县主官。《汉书·百官公卿表》记「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减万户为长,秩五百至三百石」。 「柜长之印」铜印为西汉时县官印。 五、「海盐右丞」铜印 「海盐右丞」铜印,印面2.2×2.2cm,通高1.9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横行排列,右上起横读「海盐右丞」四字。「海盐」系秦汉时之县名,《汉书·地理志》会稽郡下中载「海盐,故武原,有盐官」。此为西汉时官印。 六、「金乡国丞」铜印 「金乡国丞」铜印,印面2.3×2.2cm,通高2.0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金乡国丞」四字。金乡国,《汉书·地理志》失载,此印可补其缺佚。此为西汉时侯国官印。 七、「渭成令印」铜印 「渭成令印」铜印,印面2.3×2.3cm,通高1.9cm。 印铜铸,方形,鼻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渭成令印」四字,「令印」二字末笔下折,为西汉印文特点。 此为西汉时县官印。 八、「武陵尉印」铜印 「武陵尉印」铜印,印面2.3×2.3cm,通高2.1cm。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武陵尉印」(书法屋最棒)四字。尉系指郡尉。《汉书·百官公卿表》载「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秩比二千石。景帝中元二年,更名都尉」。此印为汉景帝中元二年(公元前148年)前郡都尉之印。 九、「山阳尉丞」铜印 「山阳尉丞」铜印,印面2.3×2.2cm,通高2.0cm。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文为汉篆字体,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山阳尉丞」(书法屋最棒)四字。 山阳为郡名,《汉书·地理志》载「山阳郡,故梁,景帝中六年别为山阳国,武帝建元五年别为郡」。此印为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以后山阳郡都尉佐官之印。 十、“白水弋丞”印 铜蛇纽“白水弋丞”印,印面边长2.5cm,印台厚0.6cm。印铜铸,方形,蛇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印文保留有秦篆风格,白文,两竖行排列,右上起顺读“白水弋丞”四字。此印是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以前之官印,尚有秦官印遗风。
本网编辑:陈甜甜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