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展览资讯  > 国内展览资讯

【展讯】沧笙踏歌——郑正书画艺术展将于11月29日在中国书法大厦隆重开幕

2018/11/26 9:20:16 人评论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

沧笙踏歌——郑正书画艺术展将于11月29日在中国书法大厦隆重开幕

沧笙踏歌——郑正书画艺术展将在中国书法大厦隆重开幕

微信图片_20181126135301.jpg

《沧笙踏歌——郑正书画艺术展》是在中国书法大厦大力弘扬传统书画艺术的总思路下,由李士杰主席亲自确认的策展专题,是一次体现艺术服务方向和艺术高度,弘扬中国大写意国画艺术的大型展览。

郑正先生出生于1925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写意花鸟画家,是一位德艺寿齐辉的当代艺术家典范,曾受到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萧龙士、许麟庐、林散之、唐云、朱屺瞻等大师的称赞,成为当今龙城画派的领袖,江淮大写意画派的主将。他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发展“中国书画之乡”和弘扬传统书画艺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郑正先生自小跟随舅父萧龙士先生生活,耳濡目染,临习不辍,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后转益多师,遍访名家,开阔胸襟。他淡泊名利,恬淡自适,不慕时尚,艺术上砥砺自新,自呈一格。

他的艺术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为人民抒情、为人民创作的典范,因而具有十分广泛的群众影响,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照片 313.jpg

有学者评论其为:

承传统之精良,把写意精神植入民间,生活气息浓郁,有白石之趣,但情真意切更为深刻;

画里画外洋溢着生命本体的正能量,所以画面的人间烟火是原生态的,浸润了乡野的清新和泥土的芬芳,有触手可及的乡亲情,艺术根系深广,作品面貌丰富;

没有对世俗的迎合,心地纯洁,潜心为艺,“用志不分,乃凝为神”,暗合了养生之道,所以仁寿康久。

本次展览融汇了郑正先生早年继承传统、退休后田园升华和晚年与时俱进三个阶段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示了一位九十五岁老人的艺术历程和卓然成就。

策展精细详实,既有经典展示和弘篇巨作,又有抒情挥写和珍贵札记,集观赏性、学术性、历史收藏性于一体,是一次难得的展现。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

1、继承传统:(19731983

这一部分的作品时间跨度为十年,反映了画家到五十岁时的成熟高度。郑正先生童年时就跟随舅舅萧龙士先生生活,一直耳濡目染,临习不辍,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功底。盛年阶段,才情迸发,创作水平日益高涨。1949年跟随萧龙士先生、刘惠民先生一起拜访了齐白石、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王青芳等先生,得到诸师褒奖,树立了强大的艺术自信和坚持绘画道路的决心;1973年,又拜访了林散之、唐云、朱屺瞻、来楚生等先生,对书法和南方绘画的理解更加深刻;同时又密切地与山东、江苏、安徽名家广泛交流,对中国写意画的发展有了清晰地理解和自我判断,开始追求个人风格和面貌。

 51.jpg

52.jpg

53.jpg

54.jpg

55 副本.jpg

2、田园创作(1983——2006

1983年离休以后,郑正下定决心回到田园,他知道那里有他需要的艺术根源。他的家乡在黄河故道之滨的刘套镇,位置相对偏僻和落后,保持着自然乡村的景色和朴实的民风。他把自己的小院种上竹林、芭蕉和各种花草。每天早晨到田野里散步,上午作画,下午读书。生活恬淡自适、物我两忘、淡泊名利。他在沉静中思索着艺术和生活的溶合,不断探索创新之路,同时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民书画院,为培养画乡人才不遗余力。这20多年里他创作了一大批田园风格的作品,逐步完善了个人的绘画风格,丰富了艺术面貌,作品日益潇洒自如,大气磅礴。

7-P120-8-28.png

36.jpg

37.jpg

56 副本.jpg

35加.jpg

3、晚年风貌(2006年至今)

2006年八十多岁的郑正由于老伴离世,随子女移居徐州。他经常到一些新建设的城市景观转一转,到家乡看一看,感受到国家的发展速度和现代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有了更新的了解,潜移默化中也对他的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风格老辣厚重、明快自然,不仅面貌上与时俱进,在个人的绘画性上也进入了炉火纯青的境地。





相关展览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