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篆书组评选结果正式揭晓。
那么,这一评审结果是怎样产生的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走进篆书组的评审现场。
昨晚,评委们持续工作至傍晚六点半,对初选入围作品进行了细致审读,最终遴选出18件拟入展作品。随着评审工作的深入推进,待评作品数量逐步减少,整个评审流程也愈发紧凑有序。
今天上午八点半,评审工作在各大平台同步直播中继续展开。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秘书长、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刘恒在开场时重申评审纪律,强调评委须独立完成打分、禁止相互交流,非评审人员一律不得靠近评委席。他指出:“本次评审通过直播实时呈现给广大观众,许多观众已对作品进行了细致审读。这要求我们的评审结果必须公正、权威,最大程度避免争议。”刘恒还特别提醒评委,在评审中应充分兼顾不同篆书风格与取法路径,体现评审的包容性与全面性。

随后,评委对悬挂展示的18件拟入展作品逐一打分。评分采取百分制,区间为80至100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以确保区分度与公平性。每位作品的最终得分,是在去掉9位评委中的最高分与最低分后,取其余7位评委所打分数的平均值。

打分结束后进入公开亮分环节,大屏幕实时显示每位评委的评分。工作人员现场统计结果,依据分数高低确定作品排名,并按预设名额初步拟定优秀奖名单。
经过激烈角逐,27号作品以93.84分、87号作品以91.35分、29号作品以91.26分、25号作品以91.06分,分列前四名。




4件得分最高的作品
评委会在对这四件作品进行全面审议时,发现每件作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经全体评委讨论并一致决定:本届“中国书法大厦杯”书法大奖赛篆书组特等奖空缺。随后通过投票表决,25号作品降为入展作品;27号、87号与29号作品列为优秀奖候选作品,最终是否获评优秀奖,将依据后续面试考核结果确定。
在现场,有作者字法写错。这类文字硬伤,直接导致部分作品在审读环节中由获奖降为入展,甚至从入展名单中被淘汰。对此,评委表示,这些作品因文字硬伤而出局令人痛惜。评委指出,大篆的存量有限,有些作者能够将古文字书写到当前水平已属不易。评委进一步谈到,美院的教学虽侧重文字的艺术性表现,对于文字错误也会及时指出,但不能因细微差错就全盘否定作者的创作成果。
篆书组评审工作已圆满结束,隶书组评审将于明日正式启动。为保障后续评审有序进行,评委会将于今晚召开隶书组评审预备会议。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