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书坛  > 中国书坛新闻

艺术人物|李士杰:做书法文化的实践者和弘扬者

2021/9/16 10:09:28 人评论 信息来源:雅昌原创专稿 作者:刘倩 邹萍

李士杰李士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严肃的酷老头。不怒自威,用这个词形容李士杰很合适。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凡是不做则已,做则力求完美;惜时如金,一分一秒不可虚度。外界人对于李士杰,大多是熟悉又陌生。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李士杰的七十年人生历程,…

微信图片_20210916100554.jpg

李士杰


李士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严肃的酷老头。不怒自威,用这个词形容李士杰很合适。

言语不多,但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凡是不做则已,做则力求完美;惜时如金,一分一秒不可虚度。

外界人对于李士杰,大多是熟悉又陌生。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李士杰的七十年人生历程,爱拼而又充实。从青年时代的从军入伍,到转业后的从政,再到退休后致力于学习书法,弘扬书法艺术……

性格里超过常人的执着,极度的自律,那一代人特有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面对新鲜事物的激情,这些都是李士杰特有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励志的人生。

即使走到了古来稀的年纪,他的人生态度和做事方法依旧,骨子里对文化充满着热爱,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这种热爱转换成影响社会的强大能量。

而当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位书法文化的实践者和弘扬者时,才发现他身上的诸多闪光点,正是当下年轻人和文化后辈们最值得思考的话题。

从喜欢到入迷  书法实践之路

李士杰从小喜欢书法,即使多年来经历了多种身份的转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的爱好。

“小时候喜欢写字,就拿个毛笔涂,家里人就以为我会写毛笔字。”.如今再回忆自己的书法启蒙,李士杰感慨,早年间的家里都没有文化人,见着拿毛笔的人就认为是文化人,于是他过年的时候就被安排写春联,“那时候肚子里也没有词儿,涂鸦的跟鬼爬一样。”

成长在安徽宿州,古运河文化滋养着这个喜欢书法的少年,加上家人的赞许和肯定,这种肯定指引了李士杰一生对于书法艺术的缘分。李士杰就这样慢慢涂,慢慢涂……到了初中,他的字就写的非常不错了。

2.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巧合,年轻时入伍从军,到了杭州,又一个文心四溢之宝地。在杭州,李士杰开始接触书法这门艺术。

“有一个文化馆的沈老师,看我写的还不错,告诉我要临帖。”身在部队的李士杰心里犯嘀咕,当兵哪里能安静下来临帖呢?老师斩钉截铁告诉他,那也得抽时间临帖!于是,李士杰就从柳公权的《玄秘塔》开始。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巧合,所爱者总会萦绕着你。

李士杰全身心投入书法书写是转业之后,时间终于是自己的了,他开始正规的学习、写字、临帖,数十年如一日,在训练了扎实的行书、楷书体系之后,选择了主攻草书方向,将书法的笔墨、形式进行深入研悟。

对待书写,他不仅自律,而且擅长学习。即使早已从安徽省书协主席职位上退休,但李士杰依然保持着“以优者为师”的学习习惯,对于自己的习作,他都会邀请身边甚至是各地专家来评价、指正。逼着自己去提高,去尽可能地完美一些。

近些年来,他在草书方面钻研颇深,对于草法的书籍和文献择其要者做到熟烂于心,并对草书的创作有自己独到的专业见解。

业内专业人士对李士杰的书法这样评价道:“风格舒然流畅、气势恢宏,法度与天趣和谐统一。”“其作品以势取胜,字形跌宕、线条飞动、神足气畅,颇具震撼力。尤其近期师法于右任行笔法的书法作品,线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富有弹性和力度,书风沉郁稳重,面貌日新。”

特别是在创作长12米、宽2.4米的巨幅书法作品中,在整体的把握上有超常的过人之处。他把运笔的功力,饱满的精力和强健的体力融为合力,一气呵成。笔法舒展,笔势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泻而下。赢得了业内评论人士的高度赞赏。

自律和严谨  渗透着书法情怀

直到今天,近70岁的李士杰依然保持着严格的自律。

每天早晨6点起床,李士杰充分利用一天中最珍贵的第一个小时一心多用,打开电视看新闻,每日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遇到自己关注的新闻就会了解新闻大事,播其他新闻时就背字典,用手比划着写字。7点钟准时刷牙、洗脸,写书法到8点半,然后吃早饭。这是他每日雷打不动的安排。

9点半之后,李士杰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亲自打理一些重要事务,其他时间就用来专注于书法。

严格的时间安排,让李士杰保持着比年轻人更有效的工作和学习状态,就像他对《新华字典》10000多个单字、35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多音字和繁体字都如此熟知,靠的都是他常年利用间隙时间学习背诵并温习。

如果有新朋友到访中国书法大厦,李士杰也总会热情招待,他不错过任何弘扬汉字文化的机会,比如他也会给客人递上一本新华字典,请来宾选一个汉字并记住页码,告诉是哪一个字。李士杰很自信,他总能在默念片刻之后,准确无误地说出汉字所在页码和含义。

这可是一种过硬的记忆功夫。

3.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2013年10月底,李士杰开始背字典。最初是挑自己不认识的字来学习,这个过程经历了3年多的时间,到2016年春天,李士杰就这样通过自学加背诵的方法,认识了所有新华字典上的汉字。

“背完字典,很快又发现了问题,有很多繁体字、异体字和简体字有很大的差别。”于是,李士杰又开始啃繁体字,直到2019年,他终于跟周围人自信的说,所有汉字都难不住自己了。

谈及为何下这么大功夫来背字典时,李士杰坦言:“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衰退。背字典可以有效地增加自己的记忆力。再者,汉字和书法本来是一个整体,在背字典的过程中,你会对每个字的释义、用途都能铭记在心,而后在书法创作中,更能体会到每个汉字所表达出的意境,做到心神合一,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

在李士杰身上,你看到的永远是一种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从一个人到一个群体  有担当才有传承

纵观一部书法艺术的历史,是在一代又一代书法人士一往无前的开拓、创新中才得以蓬勃发展。李士杰深谙这门艺术的道理,明白书法艺术不是仅仅凭借一人之力写好了字就能大力推动和弘扬的。

初识甚觉严肃的李士杰将自己的丰富感情倾注于书法,并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这种热爱转换成影响社会的强大能量。从个人到群体,他思忖的是如何将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他的眼界和格局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书法实践,更多地是放在整个书法文化的推广之上。

4.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创新发展。并明确告诫世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善于学习的李士杰坚定地认为,把更多地资本投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上来,努力在根植传统,弘扬书法上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中国书法大厦在多方努力下应运而生。这是在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一道闪光的轨迹!

提及建立中国书法大厦的最初构想时,李士杰说:“当时我提出四条指导思想:创、教、展、销、藏一体化。”

创是创作,教是教学,展是展览,销是销售,藏是收藏,并将这五条指导思想一体化。文化为己任,以文化为底蕴,以书法为引擎,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做出贡献。

如今,在合肥高新区科学大道上,一座23层大楼直矗云霄,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建筑之一,这就是“中国书法大厦”,这里早已成为国内书法艺术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一个书法艺术的综合服务体。

在这里,举办书法艺展,开展书法培训工作,搭建书法艺术传播平台,组建书法艺术委员会,注重书法艺术收藏……从一个人到一个综合体,李士杰通过多元化的运筹帷幄勇于担当,志存高远,让书法艺术变成了一股强大的文化力量,影响社会,影响更多人。

5.jpg

李士杰书法作品

后记:当然,书法之外,关于李士杰的事业传奇,以及他对社会贡献的诸多善事和公益,则值得另述篇章,在此就不赘书。此文希望从纯粹艺术的角度,窥见一位书法艺术的理想主义者和实践主义者的道路。期待在发扬文化自信的时代,带给年轻人和后辈一些启发。




相关新闻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