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书坛  > 艺术研究

八大山人的书法功力,到底如何?

2022/1/12 15:48:23 人评论 信息来源:本站 作者:管理员

朱耷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天启六年(162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十九岁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对这个帝胄来说,家国破灭,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23岁遁入空门,释名传綮,后来犯了癫狂病,55岁病愈后还俗。59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款…

朱耷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天启六年(162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十九岁时,崇祯皇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对这个帝胄来说,家国破灭,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23岁遁入空门,释名传綮,后来犯了癫狂病,55岁病愈后还俗。59岁时开始用“八大山人”署款。

朱耷画像

关于他的人生故事,我们已经在“清四僧”系列详细介绍过,此处就不多加赘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自行查阅。

朱耷的绘画艺术成就极高,其简笔写意花鸟画,以独特的面貌,开一代新风。他的书法亦与他的绘画风格相似,极为简练,到晚年喜用秃笔,一变锐利的笔势而变成浑圆朴茂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朱耷 山水书法合璧

26×123cm;26×85cm

1100万元 中贸圣佳2004春拍

#1

囊括万殊

由于生活于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作为遗民书家的 朱耷对各体书法都进行了探索,体现出囊括万殊的主观愿望 。

作为明朝宗室,面对家国覆亡的现实, 朱耷的内心激荡着频狂、孤独和反叛,艺术取向也因此呈现复杂多变的动态追求 ,这种追求一方面是理想破灭的反抗情结,另一方面是他审美意识和艺术不断臻于化境的迫切需要。他不仅大量取法前代的书法成果,更能摆脱前人的藩篱,因其行草书的独特面目而被称为“八大体”,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朱耷 传綮写生册 选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的书法艺术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58岁以前为吸纳探索期,59岁至70岁为突破开创期,70岁以后为成熟完善期 。

其正书体包括楷书、隶书、篆书三体,此三体并非其书法艺术的精华,然皆有遗墨存世,反映了当时书家对正书体的取法方向以及在书体上追求尽善尽美的主观愿望。

朱耷 传綮写生册 选页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八大山人早期的米家小楷作品现已不复得见,从现存的作品看,其早期独立的书法作品存世较少,主要是画幅的题款和题诗。

今天所看到的主要是其34岁(1659)所书《传綮写生》册页中的数处题识,而 从这几处题识就可以看见大小欧阳、褚遂良、赵孟頫等多人影子 。

可见,在一年之内,八大山人前后的楷书风格取向迥异,这也说明这一时期其楷书取法多家,并都下过许多工夫,对各家书法妙理已得深解,这也为其以后的行草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好异尚奇

八大山人的隶书极少见,今仅见其51岁时《题夏雯看竹图》之“看竹图”三字。“图”字为异体, 字形以长方体势出之,与汉代成熟隶书扁阔朴茂的特点不同,这可能与当时汉代隶书碑刻出土较少有关,或未能对汉代隶书予以重视并加以取法,陷于以楷法人隶的格局 。可以说,八大山人此类书法纯为戏笔,与其行草书成就相比不值夸赞。

朱耷 题夏雯看竹图

上海博物院藏

篆书方面,八大山人在其69岁时有《石鼓文》临本传世,于后均注明释文。所临的《石鼓文》,在用笔上多以顺锋或露锋入笔,收笔亦多出锋,结构较原帖随意不観,故实为意临,不以笔画描事为能,此种表现手法在。

其涉足篆书多出于好异尚奇,通过临习《石鼓文》来辨识古文字,并将篆书的结字和“错落”之趣运用于其他书体,尤其是行草书,这 体现了当时书家求变的迫切思望 。

朱耷 石鼓文篆楷书册 选页

南京博物馆藏

在他们的作品中,往往出现不少异字、怪字,因而八大山人临写《石鼓文》和当时文人尚异求怪的思想是分不开的,其笔法之圆厚、奇伟亦与此相关 。他的这一尝试对后来许多书家及群体产生了巨大影响。

#3

藏为大观

行草书是历代大家最为钟爱的书体,也往往是造就书法大家的重要书体样式。行草书丰富的笔法、多变的结体及摇曳多姿的笔势,最能展现书家的才情和气质。

八大山人的行草书的创作成就主要表现于他的突破开创期和成熟完书期,也就是在他59岁以后。

朱耷 刘伶酒德颂卷

25.7x531.1cm

上海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行草书在其59岁前取法前人较多,如二王”、孙过庭、颜真卿、李北海、黄庭坚、董其昌等。

正是对黄庭坚、董其昌两家书风的深究,使得他在用笔圆厚、结体夷险的掌控方面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为其“八大体”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朱耷 禹王碑文

37.4x224.8cm

四川省博物馆藏

八大山人的书法进人了突破性的开创期后,其书作逐步摆脱前代各书家的束缚,早年“在笔墨形迹上的‘噪音'”的状况在晚年得到极大改善,主要特点是:

在用笔上,把《石鼓文》的篆书笔法运用到行草书的创作中,使得书法的线条圆厚平实、简洁流畅,提按顿挫等书写技法被简略,这与稍早于他的王锋书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结体上,他全然抛却了董、黄的书写特征,对结字进行了夸张变形,形成外紧内松、尽力伸张的构架。

整篇又在迭宕起伏中寻求平衡稳妥,在空灵中充满活力,即后人所谓“撑肠拄腹”的晚期书风。

他的这种书风,虽以中锋为用,线条无过度的起伏,却丝毫不减抒情的意味,更兼具晋人的韵味、唐人的细润、宋人的风神、明人的散淡,完全是八大山人毕生参悟与苦修的结果。


相关新闻

  •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大系——刘文华卷》出版问世

    中国书法大厦作为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自建立以来便紧跟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始终坚持服务书家的艺术理念,不断引领书法发展的潮流,为当代书法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和专业性的展示平台。2024年,中国书法大厦在立足于“时代精品与历史典范兼具”的价值标准和“…

    2024/6/4 8:52:30
  • 刘文华书法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小楷/ 横幅吴从先《倪云林画论》46厘米 51厘米纸本/ 1987年小楷/ 圆光石涛题画诗20厘米20厘米纸本/1992年隶书/ 中堂博观 纪述136厘米 68厘米纸本/ 1996年行草/ 横幅白朴《天净沙》四首37厘米 86厘米绢本/ 1997年隶书/ 扇面宋人集句23厘米 69厘米纸本/ 1997年行草/ 斗方张…

    2024/4/2 9:25:00
  • “帖”的发展由来:原本是文人书信,却因书法太美成为一种文体

    《平复帖》在唐代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晋陆机真迹,被宋书法家米芾鉴赏并盛赞。清乾隆年间入内府,清末转入恭王府,最后由溥心畬收藏,张伯驹从他手中买下,建国后捐了故宫。《平复帖》全卷 宋宣和装 赵佶瘦金书标题,幅后明董其昌等题跋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平复帖…

    2021/10/26 9:38:55
  • 朴茂苍秀 劲逸邈远——张良勋书法艺术特色

    张良勋(1941—),当代著名书法家。字伯耀,号若水,祖籍安徽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0/4/24 12:11:46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