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从文化上讲,当代是一个打破原有知识体系的时代。当然,未来也许会说,这是一个重塑知识体系的时代。
比如“奇葩”一词,原意是指奇特而美丽的花朵,常用来比喻不同寻常的优秀文艺作品或非常出众的人物。不过,这个词近些年在网络上兴起,从褒义迅速转变成贬义。如果谁评价你是一朵奇葩,估计很有可能就会约架;再不济,也会引发一场口水仗。
但我们今天仍然要用这个词汇,来表述元代的书法家——回归文本正义——他们是那个时代杰出的书法家、艺术家,书法史上不该被湮没的奇葩。
【述】
民族主义者(或民粹主义者)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他们总是惦念赵家天下、米家山水,似乎不耻于提及被异族蒙古铁蹄统治的那段历史;但在宣扬地大物博等概念时,又会将元代纳入自己的概念框架,承认“我们”曾占领过地球上广袤的土地。
历史是当代中国教育体系里最差劲的学科,尤其是近代史,简直就是一笔糊涂账。好吧,不多说这些,一言以蔽之,解释权的基础是“胜者为王”。
一般认为,元代经济文化发展不大,书法总的情况是崇尚复古,宗法晋唐而少创新。与宋不拘常法的意境追求不同,元朝之意表现为刻意求工的形式美的追求。
于是,有一种理论认为,“汉人尚气,魏晋尚韵,南北朝尚神,隋唐尚法,宋人尚意,元人尚态,明人尚趣,清人尚朴。”(参见第068集《不靠谱的当代书学理论》)常被列举的例子是,宋代的苏轼,标榜“我书意造本无法”;而元代的赵孟頫,鼓吹的则是“用笔千古不易”。前者追求率意之意,后者强调有意之意。
但事实上,被追求标杆范儿的傅山所不齿的赵孟頫,创立了“赵体”,与唐代欧体、颜体、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
再者,不要忽视了,中国传统书画的臻品——“文人画”——书与画的结合,走过了前面几朝几代的涓涓细流,在赵孟頫的笔下,才真正走上文人的案台,并成为中国文艺史上长盛不衰的一朵奇葩。(参阅《最中国的文人画——赵孟頫书画结合的滥觞》)
大体上,普遍认为元代书法呈现三大特征:
一、尚古尊帖复兴晋唐书风。
二、少数民族书家大量涌现。
三、书画结合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总结是没有问题的。但遗憾的是,目前还是很少见到有关元代书法的专题研究。不过,沿用白谦慎先生研究傅山个案的方法,以及傅山贬赵孟頫而尊颜真卿的态度,我们或许可以有更多的见识与理解。再者,元、清两朝均为异族统治,自清以后所逐渐兴起的碑学,与当时的历史发展也是密切相关的。尚古、尚朴之书风,都有其时代的大环境因素。
当然,康里巎巎、耶律楚材等民族书法家的出现,如同清代满族书法家集群,也以自己独到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书坛的表现面貌,增添了新鲜血液。
看似寂寂无闻、冷冷清清的元代书法,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研讨的课题。
奇葩一|赵孟頫
赵孟頫是元代最有影响的书法家。《元史》本传讲,“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赵孟頫终生好学,遂集前代诸家之大成。诚如文嘉所说:“公于古人书法之佳者,无不仿学。”其代表作品有仇锷墓碑铭、汲黯传、福神观记、胆巴碑、兰亭帖十三跋、雪晴云散帖、洛神赋、妙严寺记等。
▲ 《洛神赋》卷局部,纸本,行书,纵29cm,横220.9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鹊华秋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奇葩二|康里巎巎
康里巎巎字子山,号正斋,恕叟,又号蓬恕叟,蒙古族人。《元史》本传称他,“善真行草书,识者谓得晋人笔意,单牍片纸人争宝之,不翅金玉。”正书师法虞世南,行草由怀素上追钟王,兼收米芾奔放。明代解缙说:“子山书如雄剑倚天,长虹驾海。”其代表作品有唐元缜行宫诗,渔夫辞册、草书述笔法、李白古风第十九首等。
▲ 草书张旭笔法卷 纸本 35.8×329.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张旭笔法卷》作于至顺四年(1333),其时康里氏年38岁,功力、精力皆可谓正当年华。从行笔意趣和结构习惯看,书卷中分明有张旭、怀素两位唐代草书大家的创作风格。康里巎运笔以喜用中锋和行笔迅疾闻名于时,锋正而无臃滞之态,笔快而不见单薄之势,这恰是他的高明之处。这种风格在此帖中均又所体现,使全卷笔画遒劲挺拔,圆劲清朗,极有神韵。
奇葩三|鲜于枢
赵孟頫对他的书法十分推崇,“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出称尊尔。”二人书法当时并称 “二妙”。他的功力很扎实,悬腕作字“胜人间俗书也。”尤以善于创新著称。其代表作有李愿归盘谷序、大字诗赞、唐诗草书卷等,笔法纵肆,欹态横发。
▲ 草书王安石杂诗卷(局部)
▲ 《麻徵君透光古镜歌》局部,纸本,大字行楷,剪装成册
此册为破行剪装成册,从鉴藏印来看,改装当在入清内府以前梁清标所为,原装饬形式已无法知道。
奇葩四|邓文原
人称邓巴西、素履先生。邓文原与赵孟頫、鲜于枢齐名,号称元初三大书法家,邓文原尤以擅章草而闻名。博学善书,工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邕。体势充伟,风骨键壮。在邓文原作品传世不多,有《黄庭坚松风阁诗卷跋》、《瞻近汉时二帖跋》等。《书史会要》评曰:“邓文原正、行、草书,早法二王,后法李北海。”邓文原除了擅长写正书、行书、今草外,对章草也出于刻帖又兼行楷流美笔意,明人袁华跋日:“观其运笔,若神出海,飞翔白如。”
▲ 《临急就章全卷》(局部)
邓晚年疏于翰事,书名渐隐。张雨跋《临急就章》文为证:“(邓)早岁大合作。中岁以往,爵位日高,而书学益废。与之交笔砚,始以余言不妄。殆暮年章草,如隔事矣。信为学不可止如此。”邓氏翰墨日疏,以至未能在其后半生再将自己的风格拓展得更加鲜明,惜乎。
奇葩五|耶律楚材
字晋卿,契丹族,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元史》本传记载他三岁而孤,“及长,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数术及释老、医卜之术,下笔为文,若宿构者。”他的书法继承了颜真卿、黄庭坚书风,以端严刚劲著称。明人宋濂说:“耶律文正晚年所作字画尤劲健,如铸铁所成,刚毅之气,至老不衰。”其代表作品有自书诗翰,笔力遒劲,气宇轩昂,不拘于一点一画的繁缛,呈现漠北泼辣雄劲之气。
▲ 《送刘满诗》卷,纸本,36.5×282.3cm,1204年作,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藏。
录文:“云宣黎庶半逋逃,独尔千民按堵牢。已预天朝能吏数,清名何啻泰山高。庚子之冬十月既望,阳门刘满将行,索诗以赠之,赏其能治也。暴官猾吏岂不愧哉。玉泉。”
奇葩六|危素
字太朴,号云林,江西人。元末明初历史学家、文学家,官至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后弃官,隐居房山达四年,潜心史学著作。至正二十八年闰七月,朱元璋部攻入大都,危素曾投井自杀却被救出。虽然他是个汉人,可是从一而终的原则却高于民族分野。他精于书法,其书写的片纸只字,人们都爱珍藏,是元代颇具代表的书法家。代表作有朱元璋《御制皇陵碑》、《跋陆柬之书文赋》、《义门王氏先茔碑》(原碑立于陕西省蒲城县上王乡,已失,文被四库全书收录)、《蒲城王氏祠堂碑铭》(原碑现藏于陕西省蒲城博物馆,文被四库全书收录)、《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等。
▲ 《陈氏方寸楼记楷书卷》,纸本,楷书,纵23.4厘米,横102厘米,故宫博物馆藏
▲ 危素、张继先、揭汯提《照夜白图》
奇葩七|倪瓒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江苏无锡人。倪瓒家富,博学好古,四方名士常至其门。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尽家财,浪迹太湖一带。倪瓒擅画山水、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早年画风清润,晚年变法,平淡天真。疏林坡岸,幽秀旷逸,笔简意远,惜墨如金。以侧锋干笔作皴,名为“折带皴”。墨竹偃仰有姿,寥寥数笔,逸气横生。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存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六君子图》《容膝斋图》等。
▲ 云林画谱册(局部)
▲ 梧竹秀石图,96cmx39.5cm,纸本墨笔,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整幅画卷虽以梧桐、竹石为主要自然景物进行描绘,但却不再是“可居、可游”之地,而是达到了“可望、可思”之境。画右下方有倪瓒所题之诗:
高梧疏竹溪南宅,
五月溪声人坐寒。
想得此时窗户暖,
果园扑栗紫团团。
观此卷,此时,画中所题之字、诗在功能上与宋代已有很大不同,它们已成为画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所画之物相互补充。难怪钱杜《松壶画忆》云:“元人工书,虽侵其画位,弥觉其隽雅。”
【末】
虽然普遍性的认为,有元一代之书家,沿袭唐宋,尚追汉晋,虽各有其妙,然颇冷清。
但谁说他们不能以一家之法立于书坛?
事实上,时至今日,学书学画,绕不开元人留下的宝藏。
本网编辑:项硕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