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废临帖之功——看米芾如何临《十七帖》
临帖是书法学习的必修课。
一个人的书法功底如何,与TA的临帖取向、临帖总量、临帖频率和临帖心得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今人但以艺术之名,废临帖取法之功,歧途也。
这里则选两位古代名家的临“书圣”王羲之名作《十七帖》之作,看看前贤们学习书法的态度与精神。
宋代米芾临《十七帖》
米南宫书法历来备受推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米氏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米氏书法成功的来由。
明朱大有临《十七帖》
朱大有,明安徽宁国人。字伯亨,号摩诃山农。嘉靖十二年(1523)岁贡。
《临十七帖》纸本草书。十二开。每开均29.2×35.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凡九十九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六百六十一字。《石渠宝笈三编》著录。今载《故宫书画录》卷三。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九)。
米芾曾說:
余写《海岱诗》,三四次写,间有一两字好,信书亦一难事。
──明范明泰《米襄阳外记》
一首诗,写了三四次,还只有一两字自己满意,其中的甘苦非个中行家里手不能道,也可见他对于书法态度的严谨。
书法是“难事”,古人尚且临习不辍,何况我辈乎。你说呢?
本网编辑:陈甜甜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