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孔夫子旧书网独家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原启功秘书、《启功评传》作者赵仁珪。下文内容摘自本次采访。
新书界:现在,启功先生的墨宝很多,题匾的地方也很多。启功先生有没有意识到,如果我的字流传太多,价值会变低?
赵仁珪:没有。据我所知,启功先生流传在世的书法作品大约有将近两万件。启功先生平常应接不暇,谁求字他都写。他外出参加活动、开会,有的时候还不是大家主动求字,而是会主动给他们写字。启先生一写就是一大批,上到当地的领导,下到宾馆服务员、司机。他特别看重人人平等,我不能光给领导写,周围的一般人我就不理,那不是启先生的风格。所以,他一写就是几十张、上百张。
他认为,你找我求字,就是喜欢我,看得起我,我就给你写。你对我有帮助,我就要回报,礼尚往来。
据了解内情的人说,启功先生最后去世的时候,留给家里的财产不过几十万元而已。如果拿这个钱去买启功先生的字,也就两幅。启先生的老朋友傅熹年,曾开玩笑的说,启功先生写一辈子,写了两万来张字,最后就给自己写了两张。那剩下都哪儿去了?都给别人写了,这个可以形象地说明,启功先生绝对不会拿这些发财的。
当然,写字会有很丰厚的回报。但是,他的回报大部分都捐了,比如在北京师范大学成立“励耘奖学基金会”等各种公益事业,他自己没留多少钱。从这点来说,启功先生是非常伟大的一个人。
新书界:启功先生也研究书法史,在破除迷信的思想指导下,是不是也提出了很多崭新的观点?
赵仁珪:比如,宋代的时候,僧人写字特别飘逸,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现在有些人觉得,这是因为佛教思想伟大,让他们有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后来,北京师范大学的陈垣校长告诉他,这其实是因为僧人衣服的袖子宽大,所以必须抬着手写字,因此,才会出现飘逸的风格。
在诗词研究方面,启功先生其实也有类似的理论。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都学过,说白居易给老婆婆念诗征求意见。启功先生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一般老百姓,是没有办法理解白居易诗的。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