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书坛  > 艺术研究

书法之路漫漫,入展只是开始!

2018/9/13 10:48:31 人评论 信息来源:阿栋书法入门 作者:本网编辑 冯蕾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揭晓的消息一经传出,书坛顷刻沸腾,各种新闻爆料(真的、假的)猛烈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和耳膜。然而当一阵喧嚣过后,恢复理智的人们,则更多思考的还是有关作品创作的得失问题。 学书几十年,深知精良的创作离不开严谨地临帖,而临什么帖、怎么…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揭晓的消息一经传出,书坛顷刻沸腾,各种新闻爆料(真的、假的)猛烈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和耳膜。然而当一阵喧嚣过后,恢复理智的人们,则更多思考的还是有关作品创作的得失问题。

    学书几十年,深知精良的创作离不开严谨地临帖,而临什么帖、怎么临帖、临帖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临帖与创作的转换等问题,都是学习书法绕不开的话题,但最终都必然归结到“创作”这个关键的主题上。

1.jpeg

赵社英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作品

草书扇面 规格 22cm×55cm

释文: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观历代学书者,不外乎以前人之经典法帖为临摹对象,学而时习,深度揣摩,亦临亦创、亦创亦临,临创化一,久而久之,己书遂出,则往往能得心应手。但是,观当代书家的创作,大多数情况下则是令人尴尬的,甚至是经不起严格推敲的。

    首先,当代书家书写或创作的心态已经具有了某种负担,而最缺少的是古人那种随心所欲的自然法度,这是因了传统文化大环境的缺失,使之毛笔实用功能的退化而导致的,从而也导致了今天的书写者总是处在一种疲惫的集字状态下进行创作,即使有一定灵性和技巧的书写者,也难以避免胸中无数、笔下迟疑、字态无神等弊病的出现,难入高格。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用笔和结字的道理皆不通晓所致,且骨子里的基本功与古人比相差甚远(当然包括我自己)。

    分析起来,一是没有或缺少敬畏经典之心,导致临帖肤浅不到位,难以深入古法,说白了就是根本没弄懂书法和写字的关系是什么。二是耍小聪明,借助于投机取巧的学习方法,虽能得古人一些用笔之技,然终失古人用笔之道。三是不知读帖的重要性,更不知道怎么读,读什么。甚至眼睛只聚焦在一点一画上,无法从根本上明白原帖的笔势和结字要点,更不要说解读原帖的精神面貌了。四是不研读书史或不求甚解,导致对传统书法概念认识肤浅,思维浑浊,观念偏执等。临帖不过关,更奢谈创作。

    除上述分析外,我个人认为还存在着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临帖中,没有经过或没有能力对原帖进行“二度创作”,也是导致上述尴尬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2.jpeg

赵社英 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作品

草书条幅 规格 236cm×90cm

释文:草书者,张芝造也。草乃文字之末,而伯英创意,庶乎文字之先。其功邻乎篆籀,探于万象,取其元精,至于形似,最为近也。字势生动,宛若天然,实得造化之姿,神变无极。


纵观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脉络,历朝历代无有不研习和继承前人法书经典而成正果者。因而,临池长修,自出机杼,先有古意而后有我意,我中有古,古中有我,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传承精神,也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得以长久发展而不衰的根本所在。所以,正确解读和临摹古代法书经典,是进入书法创作门径的唯一手段,别无捷径。书不入古,终坠恶道!

顺便说说我自己的创作感受。我认为喜欢什么样的创作风格,是非常个人的事情。我个人喜欢碑帖融合的创作风格,所以在碑与帖之间,不断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并适合自己创作思路的古代经典碑帖,反复读临(读用笔之原理、临结字之体势),找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认为熟知后实施二度创作,或以模拟作品形式的手段,实现临创转换的目的,包括对笔、墨、纸等材料的反复试验,最终择其能掌控者而用之。另外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时机和创作环境的营造及其把握,即孙过庭《书谱》中所阐述的“五乖五合”的论点。但我个人认为,创作的时机和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创作的心境应该占第一位,没有好的创作心境,“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自信”是我能在此次兰亭奖入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许会有人说,你入展了,当然说什么都可以,其实不然。

喜爱书法几十年,自信心一直伴随着我,而这其间有成功也有失败,甚至失败的次数比成功的次数多得多。但即使是失败,我也仍然自信,因为我相信自己能找到失败的原因,所以这种自信不是盲目和狂妄。因为自信而不怕失败,不怕失败而所以自信。

那么,这种自信来源于哪里?当然是来源于我对中国书法的不断认知的过程中。建立怎样的自信,就决定走怎样的路,而这种自信不关乎是否参加展评,更不关乎参加展评结果如何,因为这种“自信”是自己建立的,而不是别人赋予的。




相关新闻

  •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大系——刘文华卷》出版问世

    中国书法大厦作为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自建立以来便紧跟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始终坚持服务书家的艺术理念,不断引领书法发展的潮流,为当代书法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和专业性的展示平台。2024年,中国书法大厦在立足于“时代精品与历史典范兼具”的价值标准和“…

    2024/6/4 8:52:30
  • 刘文华书法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小楷/ 横幅吴从先《倪云林画论》46厘米 51厘米纸本/ 1987年小楷/ 圆光石涛题画诗20厘米20厘米纸本/1992年隶书/ 中堂博观 纪述136厘米 68厘米纸本/ 1996年行草/ 横幅白朴《天净沙》四首37厘米 86厘米绢本/ 1997年隶书/ 扇面宋人集句23厘米 69厘米纸本/ 1997年行草/ 斗方张…

    2024/4/2 9:25:00
  • “帖”的发展由来:原本是文人书信,却因书法太美成为一种文体

    《平复帖》在唐代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晋陆机真迹,被宋书法家米芾鉴赏并盛赞。清乾隆年间入内府,清末转入恭王府,最后由溥心畬收藏,张伯驹从他手中买下,建国后捐了故宫。《平复帖》全卷 宋宣和装 赵佶瘦金书标题,幅后明董其昌等题跋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平复帖…

    2021/10/26 9:38:55
  • 朴茂苍秀 劲逸邈远——张良勋书法艺术特色

    张良勋(1941—),当代著名书法家。字伯耀,号若水,祖籍安徽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0/4/24 12:11:46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