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书坛  > 艺术研究

带着问题意识看书法

2018/10/16 15:30:53 人评论 信息来源:网站 作者:人民网

带着问题意识看书法——由“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观书坛现状  图为刘洪洋篆书《王世贞淳化阁帖跋(摘录)》。  书法创作与展览、批评、学术互动如何融为一体?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内蒙古乌海举办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与学术论坛,就该问…

带着问题意识看书法

——由“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观书坛现状

rmrb2018101412p12_b.jpg

  图为刘洪洋篆书《王世贞·淳化阁帖跋(摘录)》。



  书法创作与展览、批评、学术互动如何融为一体?近日,中国书法家协会在内蒙古乌海举办的“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批评展”与学术论坛,就该问题做出了有益尝试。这场书坛年度盛会,在业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并引发书法界对当前书法创作的许多反思。

  近40年,是以书法展览为主要展示交流方式的书法创作时期。传统书法走出文人小书斋,进入社会大展厅;走出文人小群体,进入社会公众生活;超越以儒家中庸思想为核心的文人创作理念,呈现更多元的艺术创作思想。总的来说,这40年书法展览的舞台推动着书法繁荣发展的势态,也影响着书法创作的探索新变。书法展览造就了数以千万计的书法人口,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书家,推出了许多精品力作。书法展览的形式引发当代书法从创作本体到学术理念及书法价值判断标准、书法人的社会存在状态的深刻变革。有关书法近40年发展的评论、思考、研究,都应立足于这个基本判断上。

  伴随近40年书法繁荣发展的进程,也出现了许多值得业界认真思考的问题。展览的作用力,使当代书法创作以追求形式对视觉的冲击力、追求形式的不断新变成为时风。作品的可视性取代了可读性,设计性淹没了自然书写性,外在的形式屏蔽了内在的文化性。书法似乎不再“如其人,如其志”,而成为一种“纯粹的”形式表现,以致被人们称为“展览体”。展览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力把创作者引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之中,部分创作群体中呈现急功近利的心态,弥漫着浮躁的风气。传统书法以为文人修身的作用在丧失。创作者一味追求技法出新、形式出奇,却面临知识储备不足、创作思想浅浮、文化修养较弱、文人风骨缺失等问题,这制约着当代书法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基于对当代书法的探索、发展、繁荣之思,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了这场以学术性、思想性为引导的书法展览与学术活动。该活动一方面集合优秀中青年作者,展示当代书法创作水平及风格特征;另一方面追踪当代数十年书法探索、发展历程,追踪百余位曾多次获奖的作者的创作足迹,对当下书法创作得失进行深入的文化性思考。以期通过这样的专业活动,一方面对每个作者有所触动,唤醒、强化其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以展览的窗口使作者、观者站在宏观的、历史发展与时代的立场带着问题意识思考、研究当代书法创作与书法发展状态,进而推动整个书坛对“现状与理想”的关注与思考。

  总体上看,这次展览代表着当下书法创作的较高水平与基本风貌,是当代书法探索发展近40年后的一次检阅。因为作者都是“老面孔”,整个展览作品形式风格的新变并不多,但这些作者秉承“艺文兼备”的创作思想,更注重艺与文相互交融、共同营造出的内在隽永意味。就作品的可视性与可读性兼具而论,此次展览是具有新意、具有创作思想支撑的一次创作与学术融合的专业活动,在展览设计上是具有创新性的项目。

  这批优秀作者虽然具有较强的创作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多次获奖的作者已是地方乃至全国的知名书家,由于生存的社会境遇与专业创作条件的改变,听到赞誉之声较多,却缺乏真诚而深刻的批评之声,这使他们的创作沿着自然惯性发展,缺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当代书法宏观而理性的认识,缺乏站在传统文化高度上,在自我反省中深化思想、不断进步的能力,故而在创作中失去了“锐度”。

  当前,努力提高书法队伍的文化素质及道德修养、注重作品内在的文化厚度已成共识,书法界重文崇德的氛围已初步形成。时代的新变铸就书法的新变。在当下书法的繁荣发展中,需要书法人做出文化性的冷思考。作为时代给书法人提出的课题,这不是简单地在创作形式与技法乃至审美倾向上回归古典,而是在保持和发展当代书法在艺术形式、创作技法探索出新取得重大成果的同时,强化传统文化精神对书法的内在支撑力,在书法创作理念的古今对峙之中寻求契合与融合,在创作形式与技法的适时新变中追求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主线的延续。

  从这个展览以及中国书法家协会近年举办的许多专业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业界对深化书法内在文化性的重视。但“怎么写”才能使人在作品中品读到传统文化的厚度,品读到作者的气质禀赋乃至人格魅力,这涉及创作者的文化修养、心胸情怀、情操风骨的问题。在当代书法繁荣发展近40年后的今天,书坛应静下心来,重视创作实践与学术思想的相互支撑,重视创作中个性表现与客观批评的相互支撑,站在书法发展史的立场去把握传统、现状、理想的关联。这次展览体现着学与思、知与行的并重,展览的策划是建立在实践与学术共生理念上的,是必要的、适时的。但调动作者对当代书法的深层思考,提高自身反省、新进的能力,又不可能一蹴而就。展览本身是一种引导,是一种观念的推出,而使当代书法充满活力、健康阳光的发展,需要书法界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刚田

本网编辑:陈甜甜




相关新闻

  •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大系——刘文华卷》出版问世

    中国书法大厦作为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自建立以来便紧跟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始终坚持服务书家的艺术理念,不断引领书法发展的潮流,为当代书法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和专业性的展示平台。2024年,中国书法大厦在立足于“时代精品与历史典范兼具”的价值标准和“…

    2024/6/4 8:52:30
  • 刘文华书法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小楷/ 横幅吴从先《倪云林画论》46厘米 51厘米纸本/ 1987年小楷/ 圆光石涛题画诗20厘米20厘米纸本/1992年隶书/ 中堂博观 纪述136厘米 68厘米纸本/ 1996年行草/ 横幅白朴《天净沙》四首37厘米 86厘米绢本/ 1997年隶书/ 扇面宋人集句23厘米 69厘米纸本/ 1997年行草/ 斗方张…

    2024/4/2 9:25:00
  • “帖”的发展由来:原本是文人书信,却因书法太美成为一种文体

    《平复帖》在唐代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晋陆机真迹,被宋书法家米芾鉴赏并盛赞。清乾隆年间入内府,清末转入恭王府,最后由溥心畬收藏,张伯驹从他手中买下,建国后捐了故宫。《平复帖》全卷 宋宣和装 赵佶瘦金书标题,幅后明董其昌等题跋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平复帖…

    2021/10/26 9:38:55
  • 朴茂苍秀 劲逸邈远——张良勋书法艺术特色

    张良勋(1941—),当代著名书法家。字伯耀,号若水,祖籍安徽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0/4/24 12:11:46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