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登录中国书法大厦网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今日书坛  > 艺术研究

书者汤永志:举重若轻在人间

2021/2/23 14:31:52 人评论 信息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管理员

汤永志书法亘古不衰之秘,皆来自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

2sNL4abmQXDilqvMm0eNrKskQewbjZgpzvEyVZ6U.jpg

汤永志

书法亘古不衰之秘,皆来自人文精神的有力支撑。然面对潮流变迁,如何传承流韵?又如何创造时代书风?

均需以历史的眼光重塑。

安徽省书法院院长助理汤永志深浸书界多年,多次主办或参与书界重大活动,且自为书者,专业稽厚,格局甚大。其人外在粗犷却内在细腻,看似潇洒天地,实则心中丘壑。又因经历丰富,对艺之心至纯至净,此是生命之礼,亦为个人之择。

xxbC3OidCECmY8pOrSynUIjAtDcLZvlDvRZO3HSc.jpg

“我爱在砚田耕作,是因为墨香所诱、素纸所惑。如农夫命运总被四季节气所驱、铁匠被炉火和铁器所牵、士兵被军号声催促去冲锋陷阵一样简单,书法于我是沁入骨髓的痴迷。”故对他而言,书法,是这世渡河的扁舟,漫漫苦海,只此一道。故无畏拥抱当代,也不惧回避传统,这种气质十分明晰地诉诸笔性,自然发生。

习书之路,多是孤独与快乐共存。故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一路探幽真、草、隶、篆后,汤永志把时间和心智更多地停留和倾注于隶,其方正中有万变,扁平结体一波三折,符合他的个性和审美追求。“我临遍了所能觅到的历朝历代的碑帖,在坚持传统法则的基础上,力求在结体章法上求变,在笔画和墨色处理上求异。我在求变求新时,从不敢忘记师古,不敢做数典忘祖之人。”

S5tm0RQk74nYkBcXzPzEw0pGNT0jKj5qozOQyCst.jpg

他亦时时告诫自己,不要随波逐流、哗众取宠。故笔下拥阔达磊落之格,注重专业积淀和现代意象重构,终使深邃书艺演变成适合现代社会审美情趣的精品。其篆端正平和,草书灵动飘逸,更擅金石,融古风流韵与个人情趣,作品面貌多元,或灵动洒脱,或雄浑壮丽,但整体均意境冷逸,有古朴秀逸之傲然势。

书法是生活的艺术,也是做人的哲学。辗转人生时代,尘土飞扬无惧。虽多耽生活,但汤永志初心不忘,除却历练积累,那些埋头挥洒的琐碎时间及往复转折的黑白线条,都为他打造专属舞台,深沁创造之心。因此,他搜集、阅读、思考,冥思尝试,化著为微,纷繁艺术形态得以精简、压缩、折叠,被凝注单纯黑白中。

汤永志,号汲古斋主、抱山堂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书法大厦报》副总编、执行主编,安徽省书法院院长助理,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六届篆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铜陵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和篆刻作品多次入展全国及省市级展览并获奖。

心之所至,飞云踏海不限。文气淼淼中,汤永志用笔墨承载玄妙,遥想古人的神游,古意浑然但少年心气犹在。独以沉静内心,开拓当代书法繁星之路,水墨淋漓间,不负芳华葳蕤。

机缘之际,艺术头条与汤永志深度聊了聊,或可一窥其心矣。

XzyYYznGctTVmCDc1P2GWGutsRCVqDMMVvpzUWqH.jpg

Q&A

Q:艺术头条

A:汤永志

Q:诗者,天地之心。诗性是艺术家保持对外界敏感的重要核心。读您文字,诗意盎然。您是如何在凡尘俗世中尚保诗心的?

A:诗为心画,实是书写作者自有的心思和感受。然众人对世界的理解本有异,因此会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不同想法,这最珍贵。

现在全民习书,这股热潮下可能很多人更重视形式,但或许经历较久,我实际更重视书法内在的心境表达,效果和形式上可能不做过多追求。

Q: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和读屏时代的到来,书法的实用功能消逝。您觉得,书法家应如何介入这个时代?面对书法,当代人应如何建立独属的审美体系?

A:我任相关评委时,常会发现大部分作品都经过装饰,因为参展作品是要入展厅呈现的,作者自会更注重视觉效果和设计感,这不一定是坏事。

但我平时创作很单纯,一张白纸,一汪墨水而已,浓、淡、枯、涩、焦之笔墨五色会自然形成一种审美,我觉得可能更好一些。

0ihflVs29sL65b5h6lnQW8JHEFeKkCa9p0j1mNF2.jpg

Q:作为民族艺术最具意味的艺种之一,书法包容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哲学思想、人文观念和思维方式。在您的艺术世界中,书法的本核精神是什么?

A: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之一。整体书写过程中,文字会与音乐、舞蹈、太极等发生共鸣,不止抒情达意,亦可健身修行,长期写作的人更能感受其中妙处。

Q:一部书法史即一部中华文明史。继承与弘扬,是时代留给当代艺术家的重大课题。您既有名师亲授之机缘,又有多年创作经验,且始终勤奋砚耕,笔健气长亦不顺从惯性。就个人艺术创作而言,您如何理解“学而不泥”?

A:中国传统文化较重门派流绪,书法也一样。按传统习惯,习书常从古人入手,再慢慢为己所有。具体方法而言,我较尚“度”:不求学生统一写一本字帖,而是喜欢谁,合适谁,就去学谁,父母和老师只会给出参考意见。

除了方法,老师的正确引导也不可缺。掌握正确方法,加上勤奋,就会快速到达成功彼岸,如果方法不对,越努力则会跑的越远。

如恩师阮良之先生所说,如希望成为一名有造诣的书法家,则须达到三个基本要求:合古、合今、合己。合古,是有传承、有古意;合今,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时代气息;合己,则是有别于人,这最重要。

作为一名艺术家(特指传统书法),如能做到这三点,我想基本不会有太大问题。

whVwrAaWYjOb5zHN6nIJCtQwlwb5gKJFqjJXD0R0.jpg

Q: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性情清人,字迹多风度翩翩,如王羲之;忠贞而悲愤,字迹多振奋有力,如颜真卿。您自认性格如何?与书,又有怎样的裨益?

A:确实,字如其人,性格可能会决定艺术创作的效果。但有的人身心内敛却特别喜欢草书,所以并不完全。有些艺术家会选择对立面作为弥补,但多数跟性格还是吻合。

我的性格就比较矛盾,但总体随性。会把很多事情看得相对较淡,整个写作过程中功利性很弱,只按自己的审美和喜好写,可能会引发不同意见,但我始终清楚自己的审美。

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特有的审美不能被别人所左右。

7mHnBJ1a0e49jdU4wE2eG8OEwbjPGhZ7ylQ35Lnu.jpg

Q:驰思造化古今故,寓情深郁豪放间。个人书风的形成,始终与地域历史、环境、人文积淀等有关。您与书法结缘,是源自何姻缘?

A:80年代中国书协成立后,中国书法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中原书风的兴起,对推动整个书法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古人习书是阶级特权,现在则是全民权利。我常担任一些奖项或展览的评审,有时自己都会觉得汗颜,有些参赛选手年龄很小,作品却非常精到。

此现象说明了:一,中国书坛后继有人;二、一定程度上也在鞭策那些沉醉在荣誉里的书家,如不学习、不努力、不坚持,很快会被淘汰。其实每个时代都有优秀书家的产生,但几年过后很少会被人提起,不是他们不在写,而是因为写的时间少,思考的少或进步的慢,被后人取代了,这是既可怕但也可喜的事。

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其实区别较大,前者作为一种技能被有钱有地位的人掌握,是闲情逸致,后者则不一样,尤其进入展厅后,对纸张、色彩、装祯效果都要求颇高。古人写字没有太多私心杂念,现在则掺杂很多。虽然现在的书者综合技能远超古人,但若论文化内涵,现代人又远不及古人。

E2Q0Kcfl1zeEOU3NxU69AlwpvB4T6SbhlmIRzodk.jpg

Q:观您作,多将简牍之率真与碑刻之典雅融合,整体呈现出醇和整饬、朴厚流美之貌。此类创作基因的形成,大体可分为几个阶段?

A:早期我也习画,后因爱好众多,经梳理和积淀,最后落脚在传统书法。这一选择可能与从事的工作有关。反过来,也迫使自己对书法更为关注,它已慢慢成为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生活习惯之一。

我常跟学生开玩笑说,慢慢接受它、喜欢它,让它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如阳光和空气、水般,你就会真正爱上书法。

但要注意,不是拿起笔就能成为书家,它的锻成过程漫长,得慢慢熬过很多关,才能慢慢接纳和适应。

Q:习书旅程中,哪位书家或哪类书风对您影响较大?

A:我写字始于80年代,当时中原书风影响较大。那时,河南书协策划了“墨海弄潮书法展”,张海先生的草隶让我眼前一亮:原来书法还可以这么写!

当时我的阅历和眼界有限,前辈们提前见到了古人遗迹,包括当时出土的汉简,看到后迅速吸收并融化到自己的书写过程中,给当时书坛输入新鲜血液。

aiNYa97BUFHXng0wPwgaa9o0PtTcI94JlIfwFC1Z.jpg

Q:一路探幽真、草、隶、篆,最终,您选择将时间和心智更多地停留和倾注于隶书。那么,您独爱它的最深刻缘由是?

A:我平时创作隶书较多,偶尔也写草书。在我的理解中,书法的最高境界体现在草书中,它更能抒情达意和表现中国书法特有的魅力与质感,这类随意而为的浓、淡、枯、涩、焦等笔墨意趣,楷书或行书相对较少,所以我更倾向隶书和草书的创作。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只有充分表达毛笔带来的线条质感才会产生愉悦。

Q:砚田耕作,墨香素纸。篆隶之行,不可离治印之功。于此,您是如何理解与实践的?

A:刻印和写字两方面,我花的时间其实差不多。个人特别喜欢刻印,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很有意思。

相对而言,很多人不愿意刻印,一是觉得小,难表心境;有人可能会嫌脏,还有人会觉得麻烦。但从近几年我们举办的展览来看,篆刻投稿的人非常多,而且质量很高。

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刻但不一定会写,多直接用铅笔、钢笔画稿,而过去都是用毛笔书写印文或拿刀当笔,实际是把书写过程转换到石头上,对书法的要求很高。

w2i5Ba2w5cHxJGJyAlNMwiaN73L93S4LHAGpiqcl.jpg

Q:您较偏好哪种风格?

A:可能还是和性格有关,我刻印多属工稳一类,即汉印风格,现在年轻人多喜古玺类,相对而言较随性,对基本功的要求也没那么高。他们的作品往往画面感、空间感好,但刀工实力颇有欠缺。

Q:书法之为艺,需“恣情任性”,作为管理者,则须理性决断,您是如何平衡两者关系的?

A:做自己喜欢的事,累并快乐着。我从事的工作与书法相关,故总体和谐统一。特别是今年疫情之故,不能和外界接触,我几乎每天都要刻好几方印。


nr37SdPLhAgdGdSlnb4HRZcPPL5FaXLfHN518KXJ.jpg

tETG0mq2nkE39NqbvvMnImpUo0Tandxf1eFtFLSZ.jpg

Q:新冠疫情的影响深刻且恒久。如愿意,可否谈谈这段特殊时期您的生活与创作状态,以及对这件社会事件的看法。

A:从国家层面而言,疫情是大灾难,但对书家而言,它不一定是坏事。

疫情提供了意外“多出来”的时间段和独处空间,这让很多书家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能够安静感悟艺术,也能因此收获颇丰。如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旭光在SARS期间反复临摹王羲之《圣教序》,导致书风突变,这就是坏事带来的好事。

kFIR4FW8kv0sMHWkxMiUcbkKAapCK90XdZ3Y8O4g.jpg




(责任编辑:邹萍)


相关新闻

  • 《中国当代名家书法大系——刘文华卷》出版问世

    中国书法大厦作为新时期书法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自建立以来便紧跟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始终坚持服务书家的艺术理念,不断引领书法发展的潮流,为当代书法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水平和专业性的展示平台。2024年,中国书法大厦在立足于“时代精品与历史典范兼具”的价值标准和“…

    2024/6/4 8:52:30
  • 刘文华书法作品展部分作品赏析

    小楷/ 横幅吴从先《倪云林画论》46厘米 51厘米纸本/ 1987年小楷/ 圆光石涛题画诗20厘米20厘米纸本/1992年隶书/ 中堂博观 纪述136厘米 68厘米纸本/ 1996年行草/ 横幅白朴《天净沙》四首37厘米 86厘米绢本/ 1997年隶书/ 扇面宋人集句23厘米 69厘米纸本/ 1997年行草/ 斗方张…

    2024/4/2 9:25:00
  • “帖”的发展由来:原本是文人书信,却因书法太美成为一种文体

    《平复帖》在唐代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晋陆机真迹,被宋书法家米芾鉴赏并盛赞。清乾隆年间入内府,清末转入恭王府,最后由溥心畬收藏,张伯驹从他手中买下,建国后捐了故宫。《平复帖》全卷 宋宣和装 赵佶瘦金书标题,幅后明董其昌等题跋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平复帖…

    2021/10/26 9:38:55
  • 朴茂苍秀 劲逸邈远——张良勋书法艺术特色

    张良勋(1941—),当代著名书法家。字伯耀,号若水,祖籍安徽宿州市。中国书法家协会首批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现为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2020/4/24 12:11:46

共有条评论 网友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